HI,下午好,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公益非盈利机构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162-302
请扫码咨询

新媒易动态

NEWS CENTER

介绍的两种都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对双边或者多边平台来说,对供给进行分层也非常有必要

2021-02-14

根据供给的情况

前面介绍的两种都是从用户角度出发,对双边或者多边平台来说,对供给进行分层也非常有必要。可以根据供给本身的情况来分层,这和前文提到的对用户分类是类似的概念,比如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会根据公司的规模来给客户分头腰尾,对他们不同的定价和不同的产品策略。

也可以根据供需关系来分层,比如KTV、打车会有潮汐现象,供需关系随时间变化非常剧烈,我们可以考虑在供不应求时增加供给、提升供给的价格、提升供给的工作效率;在供大于求时考虑拉动需求、优惠促销;在供需平衡时更多考虑供需匹配的效率(当然不是说另外两种场景完全不考虑供需匹配了)。

由于供给的情况每个公司可能会差异比较大,在这里仅选取两种相对通用的来讲。

2. 用户分层后,对需求进行取舍/排优先级

有了一个符合MECE的用户分层,针对不同层用户的需求要怎么排优先级?需求冲突的时候要怎么取舍?下面学姐根据业务发展阶段,简单介绍几个原则:

1)在业务发展初期/研发人力有限的情况下,永远考虑核心需求

相信大家上学的时候都学过马克思主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那么做需求也是类似的,永远优先做核心用户的核心需求,再做核心用户的非核心需求,最后做非核心用户的需求,后者和前者冲突的时候优先选择前者,避免因小失大。

比如在顺风车这个业务场景下,会存在部分车主是因为达不到快车的注册门槛而来顺风车专职接单的黑车司机,但顺风车的核心车主肯定是非专职、顺路接单的车主,这两者的需求完全相左,顺路接单的车主只会发布路线后等待匹配到合适的乘客,而黑车司机会去主动找附近的乘客接单。

如果根据黑车司机的习惯去设计附近乘客的入口,就完全违悖顺风车的初衷了。

平台可以允许部分专职接单的司机存在(毕竟这两者也很难严格区分出来)甚至贡献小部分订单,但绝不能宣兵夺主为黑车司机设计产品功能,把黑车司机的需求置于顺路车主之上,这也是为什么交通监管部门约谈某些顺风车平台,要求其下线附近乘客入口的原因。

2)在业务发展中后期/研发人力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平衡核心和非核心需求

我们可以先来思考这几个问题:为什么微信「发朋友圈」的入口不在微信首页,而要点击几下才能看到?为什么订电影票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座位才能下单,而买飞机票的时候下完单才选择座位,订餐厅的时候甚至不需要选择座位只需要选择是否要求包房?

这一切都是在核心需求和非核心需求之间的平衡,微信的核心需求是聊天,所以我们要点击几下才能发朋友圈,看电影的时候座位非常影响观影的体验,所以是核心需求,而买机票的时候座位对体验的影响没有电影这么大,餐厅的座位(不考虑包房)影响就更小了。

所以,在平台或业务做大了之后,难免会到一个阶段我们可能会把用户、用户场景分得更细,尽可能去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在平衡的体验下尽可能做到完善。

比如,在交易平台的设计中,我们要去平衡正向流程(购买交易)和逆向流程(退款、投诉等),如果只看体量,那么逆向流程的需求肯定不如正向流程这么核心,所以不能在核心页面的设计上占太大面积影响用户正常的购买/交易流程,但是逆向流程做得不好可能就会导致用户直接从平台流失,在中后期这是必须要完善的。

可以看到很多平台的做法都是尽可能把用户场景做细分,通过各种情况来推测用户此时是否需要投诉,比如滴滴打车会在乘客停留时间过长、偏离规划路线、偏离下车点的时候询问是否需要报警/投诉。

这方面反面教材就是咸鱼的推送,前段时间经常在淘宝下单之后马上询问你是不是马上要卖二手(咸鱼之于淘宝也可以算是逆向流程吧~),而这时候用户大概率可以直接退货,大概率不会去折价出二手。

3. 如何用MECE的思维,把需求做完整

有了需求后,到底要怎么样才能把需求考虑完善,这也需要应用到MECE,每个产品的设计可能千差万别。

学姐这里简单举一个例子希望大家可以有所启发,下图是一个设计在医院详情页上展示的交易产品需要考虑的抽象元素:

先根据用户流程结合5W1H去把整个用户的场景中可能遇到的决策项列举出来,然后再通过调研、数据等选择其中比较重要的决策项,再进行具体字段和选项的填充(比如齿科的材料可能是树脂、金属等),就不容易在与交互、研发的合作过程中因为细节被挑战。


二、带着MECE思维做业务

一个业务的成败可以简化拆解成业务方向*组织能力,对于资深的产品来说,手上可能有好几个业务或好几个潜在的业务,那么业务方向的第一步就是跳出产品、更通盘地对手上的多个业务进行分层。

1. 业务分层

在互联网,往往是最近哪个赛道比较火,几个月就能从蓝海变成红海(甚至血海),那么到底哪些业务值得投入?应该投入多少?

每个业务对公司在公司中的定位又会有什么不同?学姐先介绍一个比较通用、符合MECE的分析方法值得借鉴,那就是根据市场吸引力和自身优势来进行业务分层。

下图就是一个业务矩阵,大家可以尝试把手上的业务放在矩阵中去看,比较需要警惕的是第二象限的业务,往往看上去很美,但大量投入并不一定能有产出。接下来介绍一些判断市场吸引力和自身优势的方法。

相关推荐